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胡妃事件 已阅:2406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胡妃事件」發生在宋代。參照客家人的遷徙歷史,即是在第三次大遷徙。「胡妃事件」的具體細節,包括主角的姓氏和發生的時間,在不同的資料版本中會略有不同。但是因妃子逃難而牽連其他人從南雄珠璣巷南逃,則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不同族譜中均有同樣的記載。

相傳,南宋度宗皇帝在位時,胡妃的父兄主張抗金,遭到了奸相賈似道的諂害,父兄被害,胡妃被迫出走。逃至錢塘江時見草木凋零,萬念俱灰。胡妃跳江自殺,遇廣東南雄珠璣巷商人黃貯萬,救起胡妃後黃貯萬帶回老家藏匿,後因事發官兵追捕至此。於是珠璣巷附近58村的大約70多個姓氏,在這場胡妃事件中,南遷至珠江三角洲。而胡妃卻因看到百姓因她而流離失所痛不欲生,投水自盡,死後化為巨石。古巷內有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這是廣東有年代可考的唯一元代古塔,建於1350年。塔高3.5米,七層八角,由17塊精雕細刻的紅砂岩砌成。塔旁有一古井,傳說當年胡妃就是投此井自盡。

珠磯巷集體遷徙事件,暴露了南宋宮廷悲劇的冰山一角。為了胡妃的出走,朝廷竟要出到屠村滅口這一招,可見宮中對這一事件的諱莫如深。時至今日,就只能以民間故事的形式流傳,或只載於原本不對外傳閱的家族族譜之中。

舉例來說,羅貴事件據黃佛頤《珠璣巷民族南遷記》引《東莞英村羅氏族譜》手鈔本:「宋代間,有宮人蘇氏,貌美性淫,貪私無己。一夕,上幸宮,失調雅樂。上怒,命下冷宮,時宋宮禁不嚴,妃乃潛逃,無人知覺,自度不可復入,因扮作遊婦,混雜京省,蹤跡飄泊,所遇輙投,時有富民黃貯萬,係南雄府始興郡保昌縣牛田坊人,貯萬備船運糧上京,遂得至關口市下,灣泊船隻,備牲酬福,時有歌舞近前,似有獻媚之態,萬見女貌美,稍以意挑之,女即下船,與萬言娓娓不己,願托以終身之事,因載而歸。後來上行敕復取蘇妃,而不知逃亡久矣。上怒,敕兵部上書張欽,行文各省緝訪,經年無跡,乃復奏,上準歇,不行追究,不知貯萬所遇女子,即蘇妃也。已改胡姓,立爲寵婦矣。一日,其家人劉莊因隙走出,揚洩弊端,傳溢京省,兵部官知此,恐上查究,乃詐謂民違法作孽,會同王府六部,所有文武官僚共掩前跡,密行計議,欲洗其地以滅跡。僞稱南雄府保昌縣牛田坊,有賊作亂,流害良民,冒挾聖旨准行,以南雄府始興郡保昌縣牛田坊地方,擇地建築寨所,聚兵鎮守,應國泰民安等事。時貴祖有婿樑喬輝,現在京都,任兵部職方司,得聞聲息,遂遣家人密報,未旬月,部文行批立令照議,嚴行遷徙,時始興郡牛田坊五十八村,居民億萬之衆,莫不嗟怨惶惶。惟珠璣巷居民九十七家,貴祖密相通透,圍集商議,以南方煙瘴地面,土廣人稀,必有好處,大家向南而往,但遇是處江山融結,田野寬平,及無勢惡把持之處,衆相開闢基址,共結婚姻,朝夕相見,仍如今日之故鄉也。衆議而相語曰:今日之行,非貴公之力,無以逃生,吾等何修而至此哉,今日之德,如戴天日,後見公子孫,如瞻日月。九十七人即相誓曰,吾等五十八村,居民億萬之衆,而予等獨借公之恩,得賴逃生,何以相報。異日倘獲公之福,得遇沃壤之地土,分居安插之後,各姓子孫,貧富不一,富者建祠奉祀,貧者同堂共餐,各沾貴公之澤,萬代永不相忘也。世世相好,無相害也。即益名團詞赴縣陳告,準立文案文引,乃赴府告準案結引,立號編甲,陸續向南而行,所有案卷文引,備列於後。紹興元年(1131)仲冬望後志。」

自北宋中後期至元代初期的200多年間,中原及江南氏族由珠璣巷陸續南遷的有100多次,主要遷居地為珠江三角洲一帶及海外,以操粵語方言為其文化特徵。據黃慈博《珠璣巷民族南遷記》,當時從珠璣巷南遷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氏族共73姓165族。另據不完全統計,珠璣巷南遷姓氏已達157個。時至今日,人口已達4000萬人(對此數據專家莫衷一是,也有估計人數達2000萬)。



作者:chinesemahan (2009/12/6 23:09:40)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3,740.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