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宋代的开封城 已阅:1195 / 回复:0(楼主)

据文物部门有关人员介绍,北宋东京城共分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垣。其中外城又称新城、罗城,是宋城军事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宋外城兴建于后周显德年间,有宋以来,多次对外城进行了修葺和扩建,使其逐步成为一座城高池深、壁垒森严的军事城池。新郑门是宋代东京城外城上的4个“直门两重”的正门之一,后周时称迎秋,宋太平兴国四年改名顺天。又因向西可直通郑州且与内城郑门相对,故又俗称新郑门。新郑门外大道南北分别为北宋琼林苑和金明池,时系碧波潋滟、景色秀丽的游览胜地。今日的新郑门遗址位于今开封市南郑门村北部,宋城广场南侧。勘探得知,整个新郑门门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60米左右,东西宽100米左右。

开封城墙是现存全国第二大古城墙,西门城楼是目前城墙建筑物保留最为丰富的地段。

开封观赏宋代的铁塔。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00年历史,本塔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塔高55.88米,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饰以栩栩如生的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铁塔建成九百多年,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仍巍然屹立,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该塔因水淹开封数次,铁塔基座已经埋于地下。老氏族人告别开封时,还可能见过这座铁塔。

一提到宋国的开封城,人们便马上联上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场景。事实上,《清明上河图》确是根据实景来绘画的。根据专门研究开封城历史的考古学者刘春迎介绍说,根据相关史料证实,图中所描述的应该是宋代东京城东郊至城内的景色。大运河故道在开封市全长约80公里,其中市区约25公里,开封县段约25公里,杞县段约30公里。关于古汴河在市区的流经地,自1984年开始,我市相继开展了汴河故道的考古调查和勘探试掘工作,至今已基本搞清了宋东京城遗址内汴河故道的流向、位置,河床的埋藏深度和河床宽度。通过勘探,又探明了古汴河故道在开封县和杞县境内的具体位置、河段河床的地层堆积情况及保存现状。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大型勘探设备的辅助下,已经探明古汴河故道的流向是在沿汪屯乡屠府坟、阎李寨,开封县城关镇至陈留镇的张楼、刘庄、五里寨、毛庄、辛庄等村一线,在古汴河开封县段,还找到了古汴河与当今惠济河汇合的具体方位。

根据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的描述,虹桥所处的位置应该是在宋代东京城古汴河东水门以东3.5公里的地方。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应是汴河东水门之外的虹桥。市文物工作队在阎李寨、袁楼一带的汴河遗址进行勘探时,对《清明上河图》上所绘的虹桥遗址进行了试勘探,从地下15.5米处探到汴河河底的黑色淤泥及杂草痕迹,还发现了河底的贝壳、螺蛳壳等,进一步确认了该段河道的位置,虽然没有探到虹桥的遗迹,但从古汴河的具体位置来看,虹桥所在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另外,在古汴河河道不远处,还在地下2米至2.5米处探明了一条古代「官路」,该路宽的地方在20米左右,窄的地方有八九米,这为研究古汴河变迁提供了研究资料。

中国国家对北宋东京城汴河故道遗址普查工作所拨专项资金已经到位,「大运河」河南开封段--汴河故道遗址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将于近日展开,届时北宋东京城汴河故道将现出「真容」。

今日的开封市及其附近保存着众多的古城址,古河道,由于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限制,目前仍有一部分古城址,古河道难以揭示,科学家尝试利用环境遥感寻找地下遗迹,相信日后会有更多的发现,使我们对古代的开封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chinesemahan (2010/3/11 17:36:54)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4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964.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