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宋之老桃与老丘当为老氏之采邑 已阅:1132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邵炳军博士曾撰写过一篇题为《老子先祖宋戴公暨老子宋相人说发微》的长文,载《诸子学刊第一辑》(http://www.byscrj.cn/jmm/FangYong/Journal01.article03.htm)。文中有提及春秋宋国老桃和老丘当为老氏之采邑,现转载该部份供大家参考。

文章称:宋邑有老桃,见隐十年《左传》:「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杜《注》:「老桃,宋地。」《战国策》高《注》:「任城有桃聚。」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卷七之二:「今山东省济宁州城北有桃乡城。」则《春秋大事表》据《战国策》高《注》认为「老桃」即「桃聚」,其地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北桃聚乡之桃乡故城,而其地在鲁、齐境上,恐非。今考:隐十年《经》:「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左传》文同。据经、传文意,郑取而归鲁菅、郜、防三邑均为宋邑,其中,菅,疑当在今山东省单县之北;郜,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防,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六十里;则老桃当为与宋之菅、郜、防三邑相邻。为郑、宋、鲁三国边境宋之边邑,地在今山东省单县北,位于老聃故里鹿邑之相邑东北约150里。既然在宋殇公七年(前713年)时,即上距老佐卒年(前573年)140年之前宋早已有「老桃」之邑了(隐十年《左传》)。

宋邑以老为名者还另有一老丘,见定十五年《左传》:「郑罕达败宋师于老丘。」杜《注》:「老丘,宋地。」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卷七之二:「今开封府陈留县东北四十五里有老丘城。」则老丘为郑、宋二国边境宋之边邑,其地当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镇东北四十五里,位于老桃之西约二百里,位于老聃故里鹿邑之相西北约200里。

按照春秋时期以采邑为氏之惯例,老佐之族则当以食采于老桃而别为老氏;按照春秋时期三代别族为氏之惯例,而老佐又为宋戴公五世孙(成十五年《左传》杜《注》),则戴族别封为老族当在宋戴公之孙、老佐曾祖父一辈(即华父督之子世子家),则老氏以老桃为采邑别族为老氏起码在百年以前。这样,就与前所论产生了两个矛盾:一是既然老佐为以其祖父季老之名或字别族为老氏,其自然非以邑为老氏者;既然老佐以邑为老氏,其自然非以祖父季老之名或字别族为老氏者;二是既然宋自老佐起始别族为老氏,肯定非自老佐曾祖父世子家时别族为老氏;既然老氏在比老佐早百年之曾祖父世子家时既已别族为老氏,老佐氏老为从其先祖之氏而非别族为老氏。我们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初步答案为:西周、春秋时期既有以邑别族为氏者,即以邑名命氏者;亦有以氏命邑者,如召公奭于西周初年始封于召(地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其后世召公随平王东迁以后陟封之食邑仍以其故名曰召邑(即今山西省垣曲县东之邵亭)。仿此,则老桃当为老佐采邑而以其氏名曰老桃。所以,尽管《左氏春秋》为陆续增益所成,但其最终汇集成书当在春秋晚期,书作者自然会有可能以后起之名来记一百多年前之地名了。「老丘」亦与「老桃」一样为以氏命邑为「老」者。因为,宋景公二十二年(前495年)时宋之「老丘」,虽然下距老佐卒年(前573年)八十八年,其自然当召公奭后裔将陟封之食邑仍以其故名曰召邑一样,为老佐后裔别封所居之邑。老氏初封地「老桃」与别封地老丘均为郑、宋、鲁三国边境之宋边邑,可以看出宋别封老氏之族的政治目的是为了巩固边疆。那么,老聃故里为相,则又为老氏之族别封所居之邑。


作者:chinesemahan (2012/12/21 11:13:06)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4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6,082.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