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目夷字子鱼,是春秋时宋国人,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的庶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公元前652年冬,宋桓公病危时,襄公曾请求让君位于他,但目夷坚辞不受。宋桓公死,宋襄公继位,起用目夷为左师,主管国家政务。目夷治国有方,使宋国逐渐强大起来。 周襄王九年(前643年),霸主齐桓公死,齐国发生了内乱,内侍易牙、竖刁等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太子昭奔宋避难。宋襄公认为这是谋求霸主的好时机,便以送太子昭回国继位为名,率诸侯兵伐齐,同年四月,宋军打败齐军,强行立孝公为国君。 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宋襄公平定齐国内乱后,与曹、邾两个小国盟于曹南(今山东省曹县南)。同时,又把滕国国君滕宣公抓了起来。更甚者,宋襄公为使东夷各国归附自己,杀鸡给猴看,令邾文公以国之国君为人祭,祭于睢水之上。 目夷对此愤慨地说:「古人祭祀,不同时使用六畜,小事不用大牲,怎敢使用人祭?祭祀本来是为人的,而人民才是神的主宰。使用人祭,谁敢享用?今一次盟会而虐待滕。以国之君用以祭祀睢水之上的妖神,借以谋求霸主之位,岂不难哉?恐怕以后能够得以善终就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只是这样的劝告对宋襄公没有任何的影响。同年秋天,宋襄公因曹国不服从自己,兴兵围讨,目夷复又劝谏,襄公还是不听。 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春,宋襄公与齐、楚盟于鹿上(今山东省巨野县西南、曹县东北),要求楚人承认宋国的盟主地位。楚王闻知勃然大怒,但表面上答应,私下却为宋襄公安排好了下场。公子目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说:「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再一次劝谏宋襄公,可是宋襄公利令智昏,根本听不进目夷的忠言。这年秋,宋襄公与楚、陈、蔡、郑、许、曹会于盂(今河南省睢县之盂亭)。正如目夷所预言,这次盟会,宋襄公的黄粱美梦破灭了,不但盟主没有做成,而且做了楚人的阶下囚。于是,目夷立即回国组织守城。楚人兵临城下,对目夷说:「你不把宋国交给我们,就杀死你们的国君。」目夷高声回答说:「赖社稷的神灵,我们宋国已另立新君了。」楚人感到即使是杀了宋襄公,也得不到宋国,还会损坏名声,对称霸中原不利,便把宋襄公给放了。目夷随即把国君的位置还给宋襄公。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宋国又以卫、许、滕诸国之兵讨伐郑国,郑国一直臣服于楚国,因此宋国实际上仍然是与楚争霸。实力强大的楚国,此时也正在极力谋求霸主地位。楚人既不会坐视宋人讨伐自己的盟国,更不能容忍宋人号令诸侯。于是,宋人伐郑便成了宋楚之间进行一场决战的导火线。目夷劝谏说:「上天遗弃商朝的后裔宋国已经很久了,可是你仍然想要宋国称霸,你的这种罪过是无法赦免的。」宋襄公根本不听。同年冬十一月,宋楚终于爆发了泓水(今河南省柘城县北三十里)决战。目夷说:「楚军兵力强,而我军人数少,因此我军应乘楚军还没渡过泓水时,就下总攻击令向楚军进行袭击。」宋襄公却说:「寡人不能乘人之危!」这次战略讨论即有名的宋、楚大战于泓水时的之「子鱼论战」,可窥见其超人的战略思想。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宋襄公终于因泓水之战中的箭伤恶化而死亡。宋襄公死后,宋国从此一蹶不振。 目夷对宋国失去了信心,便来此隐居。由于目夷景仰先贤微子,死后葬于微山岛上。 目夷墓位于微山东峰,距微子墓2.5公里处。现存墓为圆土堆,墓前立一石碑,是宋神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徐州知州傅尧俞所立,正面阴刻篆文:「宋贤目夷君墓」。碑长方形抹角,高2.3米,宽0.9米,厚0.4米。碑面上还留有昔日战争年代留下来的弹痕,更给这千年之物增添了几分神秘。墓后开阔地则是日本侵略军当年占领微山岛时的军营所在。现在墓区已经进行了全面规划,并开始了建设。此墓是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