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佛山汾江清代石碑无意中出土 已阅:1037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据「金羊网」2007年5月18日刊文介绍,一块清代年间的古石碑被当地居民发现,它见证了佛山明清商业的繁荣景象。5月16日,这块官立石碑被挖掘出来由佛山市博物馆保存,这也是该馆首次收藏地方史石碑文物。

爱好收藏的市民林棠发现原单位的老领导刘先生位于汾江河边文昌南路的旧屋屋前竖着的一块石碑,上面用正楷字体刻着「官河宽广十丈二尺,永禁日后不得占筑」的字样,他立即用相机拍下,并拿到佛山博物馆鉴定。据博物馆历史研究部主任朱培建核对各种古文献、乡志后,初步鉴定该石碑为清代雍正年以后的文物。

5月16日下午,佛山市博物馆派人来到石碑发现处,将石碑挖出并收藏进博物馆。该石碑高约1.3米,宽36厘米,石碑上字依然清晰可见。在石碑的旁边还有一块高出地面约40厘米的矮石碑,碑上的两行字已经被土掩埋,只能隐隐约约能看到「叠滘」、「慰客茶亭」等字样。在附近居住的年近八旬的杨伯向记者介绍,从他记事起,石碑便一直在那里,石碑附近还有茶亭,供行人饮水休息。

据史料记载:「汾江为吾粤通津,仕官之所往来,商贾之所辐凑。」(梁九图《梁氏支谱》),「官河故宽十丈二尺,居民占筑日广,河流如线,终岁刷沙不敌一日之积,沙何由清?」(宣统绪修《南海县志》卷二十)

朱培建说,明代佛山的运输主要靠水道,明末运输的主水道就是汾江河。河两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区,不少人开始抢河岸建房,导致河面越来越窄,影响运输。因此,当时的佛山镇官府专门出台相关政策予以禁止。


作者:chinesemahan (2013/5/26 22:01:05)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5,198.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