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姓老的古人 chinesemahan 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人姓老,如老莱子、老成子、老祈、老麻。 还没有说具有争议性的老子,究竟是姓老还是姓李。 《佛山忠义乡志》看到:老氏,颛帝子老童后也。老童,也称耆童。而对于老氏来源,历史上也是莫衷一是,《风俗通》中说:「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左传》宋有老佐,《论语》老彭即彭祖也,或云,老氏,老聃、老莱子之后。」 老姓是古代受尊的贵族姓氏,得姓始于颛顼子老童,其后人遂以为氏,《老氏族谱》、《山海经》、《大戴礼记•帝系》都有记载。老童之后有孔子《论语》记述的远古时有好述古事而不作的老彭,春秋时宋国将军老佐,鲁国大夫老祁、晋文公逐鹿得善言的老古,周征藏史官南之沛的老聃,史记「老莱娱亲」的荆州老莱子,此外还有「学幻术」的老成子,列子之师老商子等。 以老姓人口这样少的姓氏来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有这么多姓老的人物记载下来,绝不简单。 可惜有些人只有姓名存世,其生平事迹却没有片言只字流传下来。 古地「老丘」正是老姓发源地,位于现在的开封。 郡名有汴﹑颍﹑雁门等,初散于河南、山西、安徽、山东、湖北等省。 老佐是春秋时期宋国老氏,周成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73年,誓言「愿携家小以围彭城,城不克臣不归」,战中却遇暗箭卒,其家眷被迫而逃,逃至岭南佛山,后被人称为佛山四大土著姓之一。 《老氏家谱》记载,1274年,老氏始迁祖古村公带领族人南迁至广州,又再迁往南海鼎安都儒林乡(今天的大朗村)开村置业,名村为老村。发展至六世祖武陵开衍六房后,鉴于大老村地势不如当时的田屋村开阔,武陵就将六房子孙各移其半迁入田屋村,改称世老村。 《老氏家谱》的记载中记者亦看到,老氏定居佛山已有2500多年历史。老光认为,从中也可以说明佛山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 《佛山市地名志》记载,相传南宋末年,老姓人先移至今大朗村围垦、定居,传至六世后再迁现址(世老村)。时村中已有刘、黎两姓人聚居,只因老氏人众,才取名世老村(又名细朗村)。 从现存的资料显示,佛山老姓出现的名人并不多,只有一名明朝时期的广东教儒(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长)老良翰,他与明朝著名清官海瑞是同学,在《老氏家谱》中记者看到,海瑞为老良翰抄写的族谱写序,赞扬老良翰为优秀人才,老氏来自河南,是岭南的显族等。 鹤园《冼氏家谱》记载:「马廊,其先布里,佛山旧族称鸡、田、老、布,此其一也。」乾隆 《 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乡俗志氏族门还记载了鸡、布、老三姓,而无田氏的记载。到了民国初年,鸡氏剩男子 2人,布氏和老氏也仅有30余人。 鸡、田、布、老四大姓氏在佛山现存人数都很少,老姓约有2010人、布姓有500多人、鸡姓只有三人,都是女性。而田姓到民国初期已无存,佛山现有田姓均是从外地而来,已非「土著」。 佛山老姓目前约有2010人,五区都有,但主要集中在南海,其中沙头圩世老村最多,有800多人。
该帖子被chinesemahan在2013-6-14 8:06:57编辑过 |